![]() |
2013/04/14
2013/01/01
Happy New Year 2013
Happy New Year 2013
來自寮國龍坡邦的新年祝福,每一年都有新的氣象,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都是心之所向!
( Greeting card from Project Space Luang Prabang / ເວທີ ຫຼວງພະບາງ. )
來自寮國龍坡邦的新年祝福,每一年都有新的氣象,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都是心之所向!
( Greeting card from Project Space Luang Prabang / ເວທີ ຫຼວງພະບາງ. )
2012/12/22
第十四屆知識青年幹部【向「他者」學習:旅行在信徒的國度】課程心得(5)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三年級 廖同學
正如老師提及的文化階梯,台灣在國際政經文化位置上,長期夾在各大國勢力之間,不上也不下。眼看東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經貿的緊密聯繫,台灣外交空間將更狹小,在階梯上的位置越趨模糊。然而身為台灣人,我以台灣為榮,不管文化階梯是高是低,著實希望台灣能更有特色,在國際嶄露頭角。台灣的知名度有很大部分是靠國人在外旅行所拓展,而老師精彩的背包客故事,除了深刻體驗異地文化之外,著實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好。種種旅遊的故事,也讓我想起前年暑假,獨自一人前往巴塞隆納旅行與求學,和外國人互動後的回憶。我想很多外國人,生平第一次聽到台灣,光是要介紹台灣在哪,就要耗費一段功夫;然而,也有人知道台灣,說台灣經濟很好;也有人問我台灣的政治現況為何;也有人在我告知hTC、Asus是台灣品牌時,大吃一驚。在異地,我特別喜歡說台灣的事情,像是我最懷念的台灣菜(他們都很難想像生菜,我們是用炒的)。每當我多介紹台灣給一個人認識時,我就更開心。
真正到國外旅行一趟後,會深刻發現,文化衝擊與差異之強大,然而,正因如此,才能激盪出許多炫麗的火花。而每次回國後,我都會更愛台灣,即便在媒體批評聲浪四起之下,台灣很大部分都在一定水準之上,也有很多特色令人懷念。期許身為台灣的大家,能更愛自己的祖國,並台灣的未來共盡一分心力。
本週嘉言:「jai yen yen (泰文:心靜,處之泰然之意)」
2012/12/21
第十四屆知識青年幹部【向「他者」學習:旅行在信徒的國度】課程心得(4)
淡江大學會計學系四年級 洪同學
三十歲前一定要靠自己到國外旅行一個月!聽完今晚的分享,是一個衝動,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承諾。從小我們在台灣土生土長,藉由家庭、學校、新聞媒體等訊息填充我們對其它國家的認識,在這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背包裝進了許多價值觀與刻板印象。文化背包,它是一種認知,一種主觀民族主義看待他人意識,我們常常以既往的觀念面對許多國家襲來的浪潮,卻忘了文化背包是可以重新裝載的,學長的體驗使我懂得,從不同的國家、文化間的差異,觀察我們在這緊湊的生活中忽略的小地方,並再給自己重新思考的空間。東南亞在台灣人們印象本是較落後的國家,由於文化背包存在著如此的刻板印象,使我們與他們相處時,站的高低點就不同,其實不論是台灣、泰國或是越南,我們都很認真在過自己的生活,若能重新檢視彼此,願意尊重並接受彼此,我想,我們背負的背包就可以重新整理,理出更不同的意義。
一晚的分享,嚮往的不僅僅是各地獨特文化或是奇偉建築,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台灣,我們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很難跳脫原本的框架,去為不同地域的人著想,也就不懂其它文化如東南亞、北美、南美洲的人是如何看待台灣人。如同講師所述,這個世界是一個文化的階梯,每個國家更有它們自己所立足的階梯,但這卻無形中為較低階梯的人套上束縛,唯有實地走過、相處過,才能真正瞭解不同階梯上的人的感受,也許短暫地處同一個環境,才能設身處地的瞭解原委,也才能真正的為他人著想,我想,這也是旅行的意義。
本週嘉言:「旅行中重要的是生命的交會。」
2012/12/20
第十四屆知識青年幹部【向「他者」學習:旅行在信徒的國度】課程心得(3)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四年級 廖同學
一直以來我們被教育著,西方是文明的,非亞是相對落後的,我們要學習文明、向文明邁進,並且柄棄不聞名或落後的文化與習慣,其實我們是用自己、或是社會大眾的文化背包,被教導著用這樣的角度和思想去評斷所謂的文明與不文明,但是我們都忘了,文化,就是文化,文明與不文明只是習慣和傳統的差別,並非文化的優劣之分。尊重是不同文化碰撞時最重要的一步,就像老師去緬甸時在寺廟躲雨,看到小學生赤腳開心的踏水而過,學習對方的習慣,了解對方的想法和傳統,進而認識對方的文化,才是旅行和交流的目的。
過去自己對於東南亞的移民也有很多微詞,認為他們就是不乾淨不衛生不文明的代表,其實同時間黑人和白人也用相同的想法和標準對待我們,但我們知道自己並沒有比較低階,只是有不同傳統和想法而已;如果不放下對彼此的歧見,人生會失去很多有趣和重要的體驗與體會,這堂課後,深深省思了自己過去文化背包中那一疊疊厚重的枷鎖,希望自己能學著尊重和了解,因為所有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他的特色和厚度,能讓我們驚豔、豐富我們的人生,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框框和限制,自由的去旅遊去感受存在這世界上的所以不一樣和不同。旅遊方面,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有說走就走的勇氣,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和國家去尋找去期待被激烈碰撞的衝擊,很感謝學長的分享,讓我更有勇氣向旅行和那些旅行中所能得到的經驗邁進與期待。
本周嘉言:「人與人最大的距離,是文化。」
2012/12/19
第十四屆知識青年幹部【向「他者」學習:旅行在信徒的國度】課程心得(2)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士學位學程四年級 蔡同學
很多台灣人對新移民有許多的誤解,其實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對方。東南亞一直以來對我們而言,名次始終都是排在歐美的進步文明,日韓的流行時尚之後,先入為主的貧窮落後觀念,始終揮之不去。但學長透過自身的旅遊經驗,讓我了解到東南亞的奇幻風情,當地的文化、種族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元的。
旅行中看過的歷史文物,或許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但人情的互動,心靈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我在青藏高原上也深刻體會到,起初去到那裡,我心裡總是想為這裡的學生做點什麼,儘管他們不這麼認為。吃一顆廉價的糖果,在泥濘的「球場上」踢球;一個乾癟的籃球。唱藏歌,跳段藏舞,蹲在地上吃完白粥配饅頭,翻看一本破爛不堪的書等等,足以讓他們開心滿足,讓人感覺他們似乎什麼都不缺。
我想,曾經遊玩過的,或是風景秀麗、壯觀無比的地方,有多少是欣賞和讚歎過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呢?而我在當地的遊歷,是否也隨著那個籬笆的漸漸剝離,那張照片的脫落而變成灰燼呢?
不。
再想想看,有些人,甚至在自己的家鄉,生活多年後才發現,和此處還是彼此陌生著。不瞭解、不深刻、不留戀。儘管這人曾為此處的發展貢獻過,或是此處的美景和繁華,曾吸引過這人,但相互留下回憶,談何容易。
單純人與地的互動,根本就產生不了太多溫熱,我與這地方的人們,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才能彼此不相忘。在青海,孩子們與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心靈的對話,他們讓我有了成長,而我,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新的知識。我們同樣在付出,同樣在收穫,相互在對方的記憶裡,留下一點痕跡。
本周嘉言:「旅行,重要的是交會的生命。」
2012/12/17
第十四屆知識青年幹部【向「他者」學習:旅行在信徒的國度】課程心得(1)
寫在前面:Esteban今年再度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授課(2012年12月),對象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第十四屆知識青年幹部,講題為「向「他者」學習:旅行在信徒的國度」。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的學員們都撰寫了自己的課程心得,Esteban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文字,深深為年輕學子的想法和經驗感動著。Esteban把這些幹部的心得放上來,與每個好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意義。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四年級 林同學
學長一開始連串泰語開場就嚇的我不知所措,回想起來東南亞其實對我是既熟悉又陌生。對於東南亞的認識不外乎來自於課本知識或者一些人的口耳相傳,但實際上對於他們的文化社會真正的型態去又是陌生無比。
我覺得學長對於自助旅行的想法非常有意義,以更包容和欣賞對方文化底蘊的態度去旅遊會比單純的去看名勝古蹟有更多的感動,事實上在看國祥學長秀出來的照片的確讓人非常的感動,感動並非來自美麗的景色或壯觀的建築,更吸引我的是聽學長說著在地人的故事。一些拼命在底層和生活搏鬥的人卻有很純真的心以及我們這些自認文化位階較高的人所沒有的智慧。
事實上,學長在分享當中也不斷提到文化位階的問題,我覺得每個人從出生就有太多被塞進腦子的文化包袱,我們已經習慣在還沒深入了解前,就趕緊為別人貼上標籤。當充斥著太多標籤化的世界,就少了那麼一點心意相通的感動。因此像學長這樣深度的旅遊真的可以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降低很多自己文化包袱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可以用包容的視野去欣賞別人的文化。
分享的最後學長說:現在不論別人說我是泰國人、原住民或華僑我都 覺得沒關係,因為我知道自己是誰,如果別人願意聽我說那我會多說一點,如果別人不想懂也無所謂。這是我所看到學長經過這麼多旅遊和經驗所淬練出最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是誰永遠比別人認為你是誰來的重要,也因為知道自己是誰所以能夠認清自己的夢想、所做的努力以及最真實的收穫。
本週嘉言:「感動人的不是古蹟,而是努力工作人的背影。」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四年級 林同學
學長一開始連串泰語開場就嚇的我不知所措,回想起來東南亞其實對我是既熟悉又陌生。對於東南亞的認識不外乎來自於課本知識或者一些人的口耳相傳,但實際上對於他們的文化社會真正的型態去又是陌生無比。
我覺得學長對於自助旅行的想法非常有意義,以更包容和欣賞對方文化底蘊的態度去旅遊會比單純的去看名勝古蹟有更多的感動,事實上在看國祥學長秀出來的照片的確讓人非常的感動,感動並非來自美麗的景色或壯觀的建築,更吸引我的是聽學長說著在地人的故事。一些拼命在底層和生活搏鬥的人卻有很純真的心以及我們這些自認文化位階較高的人所沒有的智慧。
事實上,學長在分享當中也不斷提到文化位階的問題,我覺得每個人從出生就有太多被塞進腦子的文化包袱,我們已經習慣在還沒深入了解前,就趕緊為別人貼上標籤。當充斥著太多標籤化的世界,就少了那麼一點心意相通的感動。因此像學長這樣深度的旅遊真的可以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降低很多自己文化包袱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可以用包容的視野去欣賞別人的文化。
分享的最後學長說:現在不論別人說我是泰國人、原住民或華僑我都 覺得沒關係,因為我知道自己是誰,如果別人願意聽我說那我會多說一點,如果別人不想懂也無所謂。這是我所看到學長經過這麼多旅遊和經驗所淬練出最真實的自己。知道自己是誰永遠比別人認為你是誰來的重要,也因為知道自己是誰所以能夠認清自己的夢想、所做的努力以及最真實的收穫。
本週嘉言:「感動人的不是古蹟,而是努力工作人的背影。」
2012/02/18
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心得(4)
寫在前面:Esteban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授課(2011/12/16),對象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講題為「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的學員們都撰寫了自己的課程心得,Esteban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文字,很高興自己分享的旅行經驗可以帶給這些年輕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動。Esteban把這些幹部的心得放上來,與每個好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意義。
袁詠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四年級
在今天的課程中,黃國祥老師帶我們進行了一場東南亞文化巡禮。對我來說,今天像是經歷了一種對種族、文化的觀感與價值觀的一種拉距戰,第一是我對東南亞的感覺,不諱言的說,其實是帶著一種「較他們優越」的感覺的。
國祥老師在課程一開始用泰文向我們進行了好一陣子的對話,當然,我們幾乎沒有人能聽懂,但我們許多人卻覆述著國祥老師的句子;我不知道一樣在覆述著句子的大家心裡有些什麼想法,但是就我來說,是夾雜著對於這個語言發音上的親近、有趣,以及對於意思上的好奇。在我們學校,有著許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在這裡學華語文的朋友,有時候在校園偶然經過他們,也是在聽到他們講著我們所聽不懂的語言,才赫然發現他們是來自於外國的朋友,然後繼續默默聽著他們語言「有趣」的地方。但老實說,有時真的帶著譏笑成分的去說他們「有趣」。
在課堂中,我不斷反思著我對於這些朋友們的感覺,實在很不好,但我對自己的感覺更過意不去的是,雖然覺得這樣子不好,但是這樣的感覺似乎沒有辦法輕易憑藉著我的理智去改變。也許,這就像國祥老師所說的,我們看每個文化都是帶著現在的文化背包去檢視。現在的我,視野還是太狹隘了,若要有所轉變,我想我真的需要在未來踏出這片土地,到處去看、去聽聞、去感受吧!
袁詠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四年級
在今天的課程中,黃國祥老師帶我們進行了一場東南亞文化巡禮。對我來說,今天像是經歷了一種對種族、文化的觀感與價值觀的一種拉距戰,第一是我對東南亞的感覺,不諱言的說,其實是帶著一種「較他們優越」的感覺的。
國祥老師在課程一開始用泰文向我們進行了好一陣子的對話,當然,我們幾乎沒有人能聽懂,但我們許多人卻覆述著國祥老師的句子;我不知道一樣在覆述著句子的大家心裡有些什麼想法,但是就我來說,是夾雜著對於這個語言發音上的親近、有趣,以及對於意思上的好奇。在我們學校,有著許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在這裡學華語文的朋友,有時候在校園偶然經過他們,也是在聽到他們講著我們所聽不懂的語言,才赫然發現他們是來自於外國的朋友,然後繼續默默聽著他們語言「有趣」的地方。但老實說,有時真的帶著譏笑成分的去說他們「有趣」。
在課堂中,我不斷反思著我對於這些朋友們的感覺,實在很不好,但我對自己的感覺更過意不去的是,雖然覺得這樣子不好,但是這樣的感覺似乎沒有辦法輕易憑藉著我的理智去改變。也許,這就像國祥老師所說的,我們看每個文化都是帶著現在的文化背包去檢視。現在的我,視野還是太狹隘了,若要有所轉變,我想我真的需要在未來踏出這片土地,到處去看、去聽聞、去感受吧!
2012/02/17
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心得(3)
寫在前面:Esteban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授課(2011/12/16),對象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講題為「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的學員們都撰寫了自己的課程心得,Esteban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文字,很高興自己分享的旅行經驗可以帶給這些年輕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動。Esteban把這些幹部的心得放上來,與每個好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意義。
鍾昀融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三年級
這禮拜在電腦公會的教室裡,聽著講師的分享,我好像也延伸了我的足跡,隨著一張張照片到了東南亞的許多古蹟寺廟裡,看見了許多不同的人和風景。黃國祥老師是這週的講師,帶來的題目是「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老師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者,在台灣教導新移民學習中文,並培訓許多志工投入陪伴新移民學習的行列,除了工作之外,老師其他大部份時間都在東南亞各國自助旅行,也因此接觸和學習了很多東南亞的文化,老師課堂一開始就和我們說了一長串的泰文,我們台下雖然都聽得霧煞煞,但卻是個很有趣好玩的經驗。
課堂上的一段話我很喜歡:「旅行是把自己拋擲在陌生的國度裡,試著安頓好自己,試著跟當地人溝通聯繫,試著跟各國旅人交換經驗;試著了解自身的文化背包,逐一檢視背包裡的文化價值,看看哪些部份該拋棄、缺少哪些部分,在旅途中重新整理文化背包,最後帶著嶄新的文化背包返家。」老師說,有很多的既定印象或觀感,都是因為我們自身的背包壓著我們造成的,所以我們要去檢視自己身上的文化和別人的差異,進而省思和重新塑造自我的價值。其實如果這個背包背不動,換一個又何妨呢?很多人也許對東南亞有些負面的印象,但是你沒有去接觸過就接受這樣的價值,是有點武斷不公的。如果真的實際走過,一定會再產生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也許和大眾相同、也許不同,無論如何你都自己去感受過了,這些東西一定會來的更加真實和有意義。所以老師很鼓勵我們多出去走走。
聽著老師的經驗,我也受到很大的鼓舞,確實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能夠有機會用自己的雙眼去看、用自己的雙耳去聽、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一定有更多不一樣的風貌可以挖掘。
鍾昀融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三年級
這禮拜在電腦公會的教室裡,聽著講師的分享,我好像也延伸了我的足跡,隨著一張張照片到了東南亞的許多古蹟寺廟裡,看見了許多不同的人和風景。黃國祥老師是這週的講師,帶來的題目是「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老師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者,在台灣教導新移民學習中文,並培訓許多志工投入陪伴新移民學習的行列,除了工作之外,老師其他大部份時間都在東南亞各國自助旅行,也因此接觸和學習了很多東南亞的文化,老師課堂一開始就和我們說了一長串的泰文,我們台下雖然都聽得霧煞煞,但卻是個很有趣好玩的經驗。
課堂上的一段話我很喜歡:「旅行是把自己拋擲在陌生的國度裡,試著安頓好自己,試著跟當地人溝通聯繫,試著跟各國旅人交換經驗;試著了解自身的文化背包,逐一檢視背包裡的文化價值,看看哪些部份該拋棄、缺少哪些部分,在旅途中重新整理文化背包,最後帶著嶄新的文化背包返家。」老師說,有很多的既定印象或觀感,都是因為我們自身的背包壓著我們造成的,所以我們要去檢視自己身上的文化和別人的差異,進而省思和重新塑造自我的價值。其實如果這個背包背不動,換一個又何妨呢?很多人也許對東南亞有些負面的印象,但是你沒有去接觸過就接受這樣的價值,是有點武斷不公的。如果真的實際走過,一定會再產生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也許和大眾相同、也許不同,無論如何你都自己去感受過了,這些東西一定會來的更加真實和有意義。所以老師很鼓勵我們多出去走走。
聽著老師的經驗,我也受到很大的鼓舞,確實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能夠有機會用自己的雙眼去看、用自己的雙耳去聽、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一定有更多不一樣的風貌可以挖掘。
2012/02/16
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心得(2)
寫在前面:Esteban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授課(2011/12/16),對象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講題為「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的學員們都撰寫了自己的課程心得,Esteban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文字,很高興自己分享的旅行經驗可以帶給這些年輕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動。Esteban把這些幹部的心得放上來,與每個好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意義。
廖妍瑜 政治大學政治系三年級
今天學長分享了一系列有關東南亞旅遊的經歷,看著學長PPT中播放的照片,耳裡聽著學長那一段又一段奇遇故事,那一刻,我彷彿就像徜徉在東南亞諸國之中,當地的人文氣息、食物、天氣甚至一切都親身體驗過了一樣!
一開始,學長神祕兮兮的講著流利的泰語,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菜」、「賣菜」表達的「對」與「不對」,以前的我從未想過要學習泰文,但今天透過學長簡短的泰語教學後,我突然對泰語產生了一點興趣呢!其實語言學習的選擇並不一定是要跟隨國際趨勢,今天學長公佈了大家課前作業中選擇學習第二外語的統計結果,我很訝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不同的語言,這些都是以前的我從來都沒去細數過的,如果學會了這些語言,就能更深入了解這些國家,也不會只是如同一般大眾追求那些著名的景點一樣,而是能為自己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一趟旅行了,足跡幾乎踏遍東南亞各國的學長,儘管只會說泰語,到了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語言也不是什麼太大的障礙,反而經常被誤以為是泰國人,他懂得入境隨俗,以泰國人的心境去看待泰國的一切人事物,不事先預設排外的心態,旅程自然是開心又有收穫。
我很喜歡學長分享的那些旅程中預料之外的小插曲,參觀石灰岩地形後心境上的轉變、賣泰國小點心的熱心大嬸教導學長如何乘坐當地交通工具、父子檔公筷事件,還有阿東為了生活努力學習各國語言,這一些奇遇給了這幾趟旅程更多記憶點,而且是只屬於你一個人的旅程回憶,當別人問起你的遊記,你不再只是分享大家都去過的熱門景點,而是能更深刻的用一字一句道盡每個景點背後持續留在你腦海中的那些人及故事。
老實說,我對於東南亞國家也懷抱著刻板印象,總覺得東南亞國家相對落後,擔心自己腸胃無法適應當地食物,又害怕當地治安不佳,除此之外語言不通也令我對於東南亞國家更卻步,但就像學長說的,這些擔心、害怕有時候真的只是自己嚇自己,如果你在還沒親眼見到這些國家之前,就恣意對這些國家與負面字眼畫上等號,便會失去揭開他們神秘面紗的機會,因為事實上,這些國家都遠比你想像中還要進步,到頭來你只會像隻井底之蛙一般的無知卻還自以為自己很了解。未來,我也想去更多國家,不同於以往拍拍照、當觀光客的角度,我想試著拋下心中台灣人的影子,試著融入當地的一切,使我的旅行更具價值。
廖妍瑜 政治大學政治系三年級
今天學長分享了一系列有關東南亞旅遊的經歷,看著學長PPT中播放的照片,耳裡聽著學長那一段又一段奇遇故事,那一刻,我彷彿就像徜徉在東南亞諸國之中,當地的人文氣息、食物、天氣甚至一切都親身體驗過了一樣!
一開始,學長神祕兮兮的講著流利的泰語,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菜」、「賣菜」表達的「對」與「不對」,以前的我從未想過要學習泰文,但今天透過學長簡短的泰語教學後,我突然對泰語產生了一點興趣呢!其實語言學習的選擇並不一定是要跟隨國際趨勢,今天學長公佈了大家課前作業中選擇學習第二外語的統計結果,我很訝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不同的語言,這些都是以前的我從來都沒去細數過的,如果學會了這些語言,就能更深入了解這些國家,也不會只是如同一般大眾追求那些著名的景點一樣,而是能為自己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一趟旅行了,足跡幾乎踏遍東南亞各國的學長,儘管只會說泰語,到了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語言也不是什麼太大的障礙,反而經常被誤以為是泰國人,他懂得入境隨俗,以泰國人的心境去看待泰國的一切人事物,不事先預設排外的心態,旅程自然是開心又有收穫。
我很喜歡學長分享的那些旅程中預料之外的小插曲,參觀石灰岩地形後心境上的轉變、賣泰國小點心的熱心大嬸教導學長如何乘坐當地交通工具、父子檔公筷事件,還有阿東為了生活努力學習各國語言,這一些奇遇給了這幾趟旅程更多記憶點,而且是只屬於你一個人的旅程回憶,當別人問起你的遊記,你不再只是分享大家都去過的熱門景點,而是能更深刻的用一字一句道盡每個景點背後持續留在你腦海中的那些人及故事。
老實說,我對於東南亞國家也懷抱著刻板印象,總覺得東南亞國家相對落後,擔心自己腸胃無法適應當地食物,又害怕當地治安不佳,除此之外語言不通也令我對於東南亞國家更卻步,但就像學長說的,這些擔心、害怕有時候真的只是自己嚇自己,如果你在還沒親眼見到這些國家之前,就恣意對這些國家與負面字眼畫上等號,便會失去揭開他們神秘面紗的機會,因為事實上,這些國家都遠比你想像中還要進步,到頭來你只會像隻井底之蛙一般的無知卻還自以為自己很了解。未來,我也想去更多國家,不同於以往拍拍照、當觀光客的角度,我想試著拋下心中台灣人的影子,試著融入當地的一切,使我的旅行更具價值。
2012/02/15
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心得(1)
寫在前面:Esteban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授課(2011/12/16),對象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講題為「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的學員們都撰寫了自己的課程心得,Esteban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文字,很高興自己分享的旅行經驗可以帶給這些年輕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動。Esteban把這些幹部的心得放上來,與每個好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意義。
蘇立雯 長庚大學中醫系三年級
這次黃國祥學長的演講,讓暑假才剛從歐洲自助旅行回來的我產生很大的共鳴。雖然一邊東南亞、一邊歐洲,二者所擁有的土地風光與人文風情皆截然不同,但我相信在旅行中偶然獲得的衝擊或旅行後仍不斷湧起的感動必定是相同的。因此感覺整堂課過得特別快,更打開我對東南亞世界的好奇心!
首先我最佩服學長的地方在於其對於台灣新移民這塊投入的心血,隨著近年越來越多新移民女性的嫁入和新移民家庭的形成,就國家未來的發展來看,的確有必要認真的去關注和看待。對新移民而言,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加上語言上的困難,一定很辛苦且寂寞,而此時如果有一個團體非但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空間,同時還扮演了為新移民間建立聯繫的媒介,絕對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就如學長而言,過程中必定碰過不少瓶頸,也難免碰到少數的種族偏見,但在看到新移民女性的成長和滿足笑容時便也值得了!
另外學長在東南亞自助旅行的經驗則是另一塊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在一般人眼中的確想不透,既然同樣要旅行何不去選擇歐洲、美洲這樣既風景美、天氣佳,或說方便文明、比較安全的地方,反倒選擇這樣一個好像很亂又危險,且走一走可能就被擄走的國度。但在聽著學長旅途的體會和際遇時,便不難了解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魅力,東南亞帶給人們得是別處不及的古老、質樸,也是難以言喻的純粹、神祕。美的定義很廣,感動的原因也很多,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罷了!就像學長送我們的話:「jai yen yen」當我們放寬心,會發現自已的視野也變了,很多時候我們總習慣把事情定型,人物刻板,可是只要心寬,你會訝異的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難,那個人也沒有這麼難搞。而在我看來,旅行正是能讓你放寬心的機會,在旅行中所得到的無論衝擊或驚喜,都會使你學會去寬心!大不了發現了別人的包不適合你時,換一個就好了!
蘇立雯 長庚大學中醫系三年級
這次黃國祥學長的演講,讓暑假才剛從歐洲自助旅行回來的我產生很大的共鳴。雖然一邊東南亞、一邊歐洲,二者所擁有的土地風光與人文風情皆截然不同,但我相信在旅行中偶然獲得的衝擊或旅行後仍不斷湧起的感動必定是相同的。因此感覺整堂課過得特別快,更打開我對東南亞世界的好奇心!
首先我最佩服學長的地方在於其對於台灣新移民這塊投入的心血,隨著近年越來越多新移民女性的嫁入和新移民家庭的形成,就國家未來的發展來看,的確有必要認真的去關注和看待。對新移民而言,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加上語言上的困難,一定很辛苦且寂寞,而此時如果有一個團體非但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空間,同時還扮演了為新移民間建立聯繫的媒介,絕對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就如學長而言,過程中必定碰過不少瓶頸,也難免碰到少數的種族偏見,但在看到新移民女性的成長和滿足笑容時便也值得了!
另外學長在東南亞自助旅行的經驗則是另一塊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在一般人眼中的確想不透,既然同樣要旅行何不去選擇歐洲、美洲這樣既風景美、天氣佳,或說方便文明、比較安全的地方,反倒選擇這樣一個好像很亂又危險,且走一走可能就被擄走的國度。但在聽著學長旅途的體會和際遇時,便不難了解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魅力,東南亞帶給人們得是別處不及的古老、質樸,也是難以言喻的純粹、神祕。美的定義很廣,感動的原因也很多,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罷了!就像學長送我們的話:「jai yen yen」當我們放寬心,會發現自已的視野也變了,很多時候我們總習慣把事情定型,人物刻板,可是只要心寬,你會訝異的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難,那個人也沒有這麼難搞。而在我看來,旅行正是能讓你放寬心的機會,在旅行中所得到的無論衝擊或驚喜,都會使你學會去寬心!大不了發現了別人的包不適合你時,換一個就好了!
2011/12/16
【旅行|Viajar|ไปเที่ยว】 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
Esteban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為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授課,分享自助旅行的經驗,以及旅行帶來的成長與發現。這些幹部們都是大學部在學學生,希望Esteban的分享能鼓舞年輕人出國嘗試自助旅行,同時也看見更多不同的東南亞,開始關注台灣的新移民議題。
2011/12/14
【旅行|Viajar|ไปเที่ยว】兄妹離家出走帶來的旅行意義(蔡志浩)
商業周刊 專欄部落格 浩遊台灣 2011.12.14
媒體報導,一位家住雲林的十四歲男孩帶著八歲的妹妹未告知父母就離家環島。五天之間,哥哥用離家時身上僅有的四千元帶著妹妹搭火車與客運從雲林、台北、花蓮一路來到屏東,最後在墾丁被發現。這段時間全台灣都在擔心這對兄妹。很高興他們平安,他們的動機、勇氣與智慧也讓我非常敬佩。
媒體報導,一位家住雲林的十四歲男孩帶著八歲的妹妹未告知父母就離家環島。五天之間,哥哥用離家時身上僅有的四千元帶著妹妹搭火車與客運從雲林、台北、花蓮一路來到屏東,最後在墾丁被發現。這段時間全台灣都在擔心這對兄妹。很高興他們平安,他們的動機、勇氣與智慧也讓我非常敬佩。
2011/12/12
【旅行|Viajar|ไปเที่ยว】國際義工的迷思(褚士瑩)
出處:PChome電子報
過去這一年多,台灣的媒體多了好幾位名人,他們跟過去的名人很不同,不用身懷絕技,沒有發明疫苗,不用在螢光幕前唱歌跳舞,也不用日進斗金,他們是這個世界村的新人種,他們是國際義工。
看到這個現象,我可以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們看到來自台灣年輕的一代,終於開始有這份心量,走到自己的生活圈以外,讓自己不但去看世界,在旅行中增長見識,同時也讓世界看到我們除了會做腳踏車零件跟半導體以外,原來還有醫生,藥劑師,電腦程式設計師,跟其他的國際義工們平起平坐,貢獻自己的專長,表現出我們開始了解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只有整個世界的災難少一點,整個人類幸福多一點,我們在自己的家鄉也才能夠安居樂業。
憂的是,媒體似乎模糊了公益旅行的焦點,這些國際義工,一夕之間變成媒體的名人,打開報紙,轉開電視機,他們被塑造成另一批過度曝光的名人,記者談完了他們的公益旅行經驗以後,開始挖掘父母教育方法和成長過程,造成部份人誤以為因為他們是一群英雄,精英中的精英,可以不用為五斗米折腰,醫學院畢業不用去當醫生,可以去最貧窮落後的角落做尊貴的慈善事業,這樣的父母也被看作不同凡響,『他們』和『我們』的區別,就好像拿天使跟同樣有翅膀的綠頭蒼蠅一起比較似的,他們是新一代的流行符碼,不食人間煙火,我們是望塵莫及的愚夫愚婦,還被滾滾沙塵灌了一嘴沙。
過去這一年多,台灣的媒體多了好幾位名人,他們跟過去的名人很不同,不用身懷絕技,沒有發明疫苗,不用在螢光幕前唱歌跳舞,也不用日進斗金,他們是這個世界村的新人種,他們是國際義工。
看到這個現象,我可以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們看到來自台灣年輕的一代,終於開始有這份心量,走到自己的生活圈以外,讓自己不但去看世界,在旅行中增長見識,同時也讓世界看到我們除了會做腳踏車零件跟半導體以外,原來還有醫生,藥劑師,電腦程式設計師,跟其他的國際義工們平起平坐,貢獻自己的專長,表現出我們開始了解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只有整個世界的災難少一點,整個人類幸福多一點,我們在自己的家鄉也才能夠安居樂業。
憂的是,媒體似乎模糊了公益旅行的焦點,這些國際義工,一夕之間變成媒體的名人,打開報紙,轉開電視機,他們被塑造成另一批過度曝光的名人,記者談完了他們的公益旅行經驗以後,開始挖掘父母教育方法和成長過程,造成部份人誤以為因為他們是一群英雄,精英中的精英,可以不用為五斗米折腰,醫學院畢業不用去當醫生,可以去最貧窮落後的角落做尊貴的慈善事業,這樣的父母也被看作不同凡響,『他們』和『我們』的區別,就好像拿天使跟同樣有翅膀的綠頭蒼蠅一起比較似的,他們是新一代的流行符碼,不食人間煙火,我們是望塵莫及的愚夫愚婦,還被滾滾沙塵灌了一嘴沙。
2011/12/10
【旅行|Viajar|ไปเที่ยว】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旅行不是答案 只是一個方法(褚士瑩)
台灣立報 2011-9-15 作者:褚士瑩
真正的世界,從來就不像是一張報紙那麼平面的,就連國際新聞版都是是非黑白善惡,彷彿清楚分明,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這就是為何每個年輕人要到世界的某個地方去旅行或長住3個月的真正原因,因為就像人類渴望到外太空那樣,我們知道在舒適圈的外面,有許多的未知將會用我們無 法想像的方式,衝擊我們生命,唯一能夠得到這些世界秘密的方法,就像挖井的老師傅那樣,用自己的雙腳去滿山遍野的走,最後總會找到挖下去會有泉眼的地方, 但對一般外行人來說,卻甚麼都看不出來。
真正的世界,從來就不像是一張報紙那麼平面的,就連國際新聞版都是是非黑白善惡,彷彿清楚分明,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這就是為何每個年輕人要到世界的某個地方去旅行或長住3個月的真正原因,因為就像人類渴望到外太空那樣,我們知道在舒適圈的外面,有許多的未知將會用我們無 法想像的方式,衝擊我們生命,唯一能夠得到這些世界秘密的方法,就像挖井的老師傅那樣,用自己的雙腳去滿山遍野的走,最後總會找到挖下去會有泉眼的地方, 但對一般外行人來說,卻甚麼都看不出來。
2011/12/09
【旅行|Viajar|ไปเที่ยว】人需要出走(蔣勳)
作者:蔣勳,寫於 2010年9月1日
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遊,我常常用的一個字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我在七O年代在歐洲讀書,那時候我寫關於文藝復興的藝術史,老師問我,「你有沒有去過義大利?」我說還沒有。他說,「你沒有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熱淚盈 眶,你怎麼敢寫他?」後來我在義大利跑了一個月。身上就是一個背包,兩件襯衫。我也曾經睡火車站,那時候坎城的火車站是一片年輕人睡在裡面。他們問我,「你怎麼沒帶報紙?要鋪報紙的。」他們就分給我。早上五點,警察帶了一大桶的咖啡,噹,噹,噹,敲著桶子,叫醒大家,請大家喝完咖啡離開,火車站要營運 了。
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遊,我常常用的一個字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我在七O年代在歐洲讀書,那時候我寫關於文藝復興的藝術史,老師問我,「你有沒有去過義大利?」我說還沒有。他說,「你沒有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熱淚盈 眶,你怎麼敢寫他?」後來我在義大利跑了一個月。身上就是一個背包,兩件襯衫。我也曾經睡火車站,那時候坎城的火車站是一片年輕人睡在裡面。他們問我,「你怎麼沒帶報紙?要鋪報紙的。」他們就分給我。早上五點,警察帶了一大桶的咖啡,噹,噹,噹,敲著桶子,叫醒大家,請大家喝完咖啡離開,火車站要營運 了。
2011/12/08
【旅行|Viajar|ไปเที่ยว】緬甸之旅 照見醜陋的自己
作者 : 李淑菁〈緬甸行腳,樂在意料之外〉,中國時報旅遊周報,2001年3月2日
緬甸之旅 照見醜陋的自己
人往往在擁有許多後,卻不知足地還要更多;當孑然一身、一無所有之時,往往更能全心奉獻,活在每一個當下,貧窮的緬甸人正是如此。習於「文明」的我們,走到貧窮的國度,才驚然發現自己的不堪、醜陋與混亂。
緬甸之旅 照見醜陋的自己
人往往在擁有許多後,卻不知足地還要更多;當孑然一身、一無所有之時,往往更能全心奉獻,活在每一個當下,貧窮的緬甸人正是如此。習於「文明」的我們,走到貧窮的國度,才驚然發現自己的不堪、醜陋與混亂。
2011/12/07
【旅行|Viajar|ไปเที่ยว】緬甸自助遊守則:帶著一顆自由、不受拘束的心
作者 : 李淑菁〈緬甸行腳,樂在意料之外〉,中國時報旅遊周報,2001年3月2日
緬甸自助遊守則:帶著一顆自由、不受拘束的心
去年到倫敦旅遊時,一位中東人曾告訴我:妳自己在這邊玩,坐車啊、吃飯啊,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對不對?這是「文明」的邏輯,在進步國家都一樣,慢慢的,你們都以為這是唯一的邏輯,超過這範圍之外,就叫「不合邏輯」;事實上,在許多未開發國家,他們正以「不同的」邏輯生活著,有機會,妳應該到這些地方去看看。
因此,今年夏天,我去了緬甸,一個「不合邏輯」的國家。
緬甸自助遊守則:帶著一顆自由、不受拘束的心
去年到倫敦旅遊時,一位中東人曾告訴我:妳自己在這邊玩,坐車啊、吃飯啊,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對不對?這是「文明」的邏輯,在進步國家都一樣,慢慢的,你們都以為這是唯一的邏輯,超過這範圍之外,就叫「不合邏輯」;事實上,在許多未開發國家,他們正以「不同的」邏輯生活著,有機會,妳應該到這些地方去看看。
因此,今年夏天,我去了緬甸,一個「不合邏輯」的國家。
2010/12/27
【明信片】謝謝福熊,從屏東龜山寄來的手繪明信片!
![]() |
寄件者 Blogger 圖片 |
福熊在明信片中寫著:「今天很高興,發現了一個秘境,海生館旁的龜山,視野開闊,景色優美。站在山頂,東邊遠眺恆春縱谷平原,西般展望和口與海灣,180度的寬幅美景堪稱半島上的大驚喜。而且海拔才72公尺,即使肉腳如福熊,上山也不太吃力。除了大重點遠景,沿途的動植物生態、高位珊瑚礁地形、考古遺址、廢棄碉堡都讓此行橫生趣味、步步為迎。」
Esteban已經將這張明信片張貼在牆壁上,和今年從泰國龜島及越南胡志明市寄回台灣給自己的明信片一起張貼。Esteban希望日後家裡的這面牆,會越來越精采,將自己和好朋友們的旅行經驗和感動,都留下記錄。
2010/11/22
【Esteban的旅行故事】2011年中南半島跳國之旅(寮國、緬甸、泰國)
![]() |
寄件者 Blogger 圖片 |
Esteban在十一月利用亞洲航空的促銷活動,規畫了2011年年中的中南半島跳國之旅。這次的行程預計會到泰國、緬甸、寮國,泰國預計停留的地點有:曼谷、佛統、安帕瓦、緬甸因為停留的天數較短,暫定仰光和周邊地區、寮國是這次旅行的重點國家,旅行的天數也最長,預計抵達寮北的永珍、龍坡邦、旺陽等地。確切的行程細節正在規畫中,2011年七月和八月份會付諸實踐。
這次購買三段機票只有曼谷到緬甸的來回機票是0元,但是Esteban已經非常滿意這樣的價格了,畢竟七八月份是暑假的旺季,我從機票省下來的經費,可以支付更多旅行費用。
底下是Esteban這趟旅行的三段航程及價格,提供給有興趣省預算到東南亞旅行的好朋友分享:
航程一:台北到曼谷,台幣5924元。(含機票、機場稅、手續費、預選座位費)
航程二:曼谷(Bangkok)到仰光(Yangon, Myanmar),台幣1377元。(含機票0元、機場稅、機場使用費、手續費、預選座位費、亞洲航空來回航程保險)
航程三:曼谷(Bangkok)到烏東他尼(Udon Thani)(走陸路進寮國),台幣1277元。(含機票,含機場稅、手續費、預選座位費、亞洲航空來回航程保險)
三段航程總計:台幣8578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