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jando Alrededor del Mundo Con el Profesor Esteban
敞開心房、打破框框,跟著Esteban遨遊多彩繽紛的世界!
大馬旅行故事(กวิน@Malaysia)
Sabah 沙巴, Malaysia
沙巴,位處於颱風範圍外,被稱為“風下之鄉”。沙巴位於婆羅洲的東北部,西邊是砂勞越州,南邊是印尼的加里曼丹。我一個人在沙巴走走逛逛,迎面而來的當地人,時常對我露出笑容,讓我也自然點頭微笑以對。如果想問路或吃飯,都可以找到人用華語或英語溝通,公車到站時,我向她問路的馬來老婆婆,還親切地提醒我該下車了。短短五天,其實不能走遍沙巴,有機會我一定會再造訪這個親切迷人的風下之鄉。
Kuala Lumpur 吉隆坡, Malaysia
西元1857年,87位中國錫礦工在馬來西亞的鵝麥河(Gombak)與巴生河(Klang)交匯處登陸,給這個滿佈泥濘的河口取了相應的名字:「Kuala Lumpur(吉隆坡),泥濘的河口」。此後吉隆坡開始發展起來,並吸引更多礦工到這裡。統治馬來半島的英國政府採用指派「甲必丹(Kapitan China),即華人領袖」管理當地華人事務,最著名的華人甲必丹為葉亞來,被奉為是吉隆坡的創立者。
吉隆坡是個很奇特的地方,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三大主要族群,都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在一起。這裡比起其他東南亞國家,更容易溝通。我在這裡感受到東南亞國際大都會的氣氛,也品嘗了道地的馬來西亞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的食物。踏進中國廟、印度廟、清真寺,跟著一起祈禱或祭拜,心裡益發覺得平靜平和。
很高興
我有機會到吉隆坡走一遭,把原本模糊的印象抹去,取代之的,是滿
滿的人情味和收穫。謝謝一路上認識的、交談的、問路的、協助過我
的朋友們,你們讓我的旅行更加精采、充滿回憶。
Penang 檳城, Malaysia
檳城(Penang,官方名稱為Puala Pinang)是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地方,中心地區喬治城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可以早起悠閒地漫步其中,隨時都有引人注目的中式建築或廟宇,吸引我的目光。
這裡也有清真寺和小印度區,我在這裡的印度mama檔學著印度人用右手吃roti,惹來旁桌的印度家庭注目的眼光。
這裡的華人很友善,在檳城機場手機行工作的華人店員,很熱心地寫下來檳城必吃的幾項道地小吃;一家海南雞飯華人老闆,在我用餐的時候,還趁沒客人的空檔告訴我許多檳城的故事。
搭公車到巴都翡冷宜(
Batu Ferringhi
)逛夜市的時候,公車不斷繞著山路走,覺得怎
麼還沒到目的地,這時才發覺檳城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大呢!一旁的馬
來老伯伯看我緊張的神情,用簡單的英語問我要到哪裡,熱心地告訴
我不要著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才會到目的地。這位老伯伯還要我拿
地圖指目的地給他看,然後他笑著說:「
I see but my eyes can’t see.
」,惹得我哈哈大笑。
登上極樂寺(
Kek Lok Si
)這座馬來西亞最大的佛寺,飽覽檳城秀麗的風光。在佛殿裡聽
著中文歌唱的佛經,凝視泰國風格的佛像,我居然忍不住掉下眼淚。
是感動吧,也是有佛緣,我在心裡這麼想著。撫去臉龐的淚痕,繼續
我的旅行。
Ipoh 怡保, Malaysia
怡保(Ipoh)是馬來西亞霹靂州的首府,也是馬來西亞第四大城市(僅次於吉隆坡、新山、檳城)。怡保得名於有毒的怡保樹,過去原住民用來做為吹箭;當地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是華人,因為四處環山的地理位置,當地華人也稱怡保為「山城」。
怡保在1870年代因為該州豐富的錫礦資源發展起來,是為目前的舊城區。在19世紀則向河東岸發展,是目前的新城區。
抵達怡保的當晚,恰好是除夕夜。路上的店鋪都已經關門,車輛也很少,只有小印度區熱鬧的人潮和寶萊塢音樂點綴著這座古城。隔天一早,到三保洞(San Poh Tong)看看走走,滿是華人前來上香祈福的人潮,洋溢著過年的歡欣,稍稍趕走了昨晚巨大城區的空蕩與寂靜。
Melaka 麻六甲, Malaysia
這次的旅行中,我非常期待麻六甲(Melaka)這一站。因為在東南亞的歷史進程中,部落勢力、殖民治理、經濟貿易、宗教傳播、移民遷徙等各種力量,都能在這塊土地上發揮過作用。位於麻六甲海峽重要的戰略位置,曾經讓麻六甲成為15世紀東南亞最大的貿易港岸。然而現代的麻六甲已經褪去過去的光環,帶著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成為馬來西亞最負盛名,遊客最多的地方了。
抵達麻六甲當天下午,適逢中國新年期間,一車又一車的人群湧入麻六甲城區。問了好幾家旅館、民宿,終於在一家尚未完全竣工但已經開業的新民宿落腳。放下背包,辦好入住手續,趕緊在人潮裡往城市廣場移動。當偌大的磚紅色教堂映入眼簾,掩不住心裡的悸動,我像個孩子一般,高興地跳著說:「我看到教堂了耶!」
城市廣場旁的中國城區在過年期間,擁入大批人
⋯⋯
群,不管是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各國遊客,每個人總可以在這裡
發現屬於自己的驚喜和美食。看起來非常商業化的中國城,仍舊散發
出獨特的文化魅力。再往小印度區移動,少了觀光客的人潮,街道明
顯冷清多,但是店家撥放的寶萊塢音樂,仍然讓古老的建築跳動了起
來。我在這裡碰到和善親切的印度裔女店員,告訴我幾個常見的印度
神明,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哪種功能。最常見的印度象神,通常會被擺
放在家裡和店家一入門的位置,也難怪從小印度區的店家一路走來,
總是重複看到象神出現在門口。
麻六甲城區中的二座清真寺,特殊的造型在馬來西亞其他地區找不到
相似的版本。層層上疊的房檐,乍看之下有點類似中式建築,但其實
與巴厘島上的印度建築相似,都是受到印度建築影響的緣故。一旁還
有摩爾人式的瞭望高塔,一樣看起來類似中式建築,但其實是蘇門答
臘早期的清真寺風格。這二座清真寺沒有觀光客人潮,只有虔誠的幕
斯林出入。我安靜地走走看看,一座清真寺允許非穆斯林進入內部,
另一座則不允許非穆斯林進入。此行我自己最大的滿足,就是親身造
訪這二座清真寺了吧?心裡漾起一股愉快的微笑。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