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5

2005.03.15 兒童的文化,(或)文化的兒童

E.|㊣ 作者:Esteban Huang

台北大學學生社團幹訓講綱

◆問題的起點:

什麼是「兒童」?當你聽到「兒童」,腦海中浮現什麼想像?把妳的想像寫下來或畫出來,再和大家分享。

★教育如何可能? 涂爾幹(1956: 67):「為了要讓教育發生,那就一定要有個成年的一代,和年輕的一代,在互動的關係之中,並且有影響從前者向後者發生。」

★可是,兒童是近代的發明!

▼盧梭:「兒童是有待教化的野蠻人。」
▼古時候的兒童七歲起便踏入成人社會。
▼16世紀起,童年不再是一種生理階段,更被建構為一種需要特別照顧的社會類別。
▼童年逐漸心理學化: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
▼兒童成為需要被照顧的對象。

★要理解兒童,就要先了解自己。

無論是作為教師或學生,我們都是置身(situated)在文化脈絡之中,交相雜揉,不能像物理科學研究一樣,用主體抽離的方式來界定對象。------宋文里(2000)

◆怎麼認識「兒童」?

學校與社區特性班級氣氛學生次文化(性別關係等)

◆怎麼和「兒童」互動?

孩子需要有所適從,也喜歡有所適從。如果孩子喜歡妳,就會努力配合妳。孩子喜歡知道你對她們的期望。孩子喜歡知道有人在關心她們。

◆遇到狀況怎麼辦?

突發事件與危機事件的處理
建立好結構化的環境與規則
組員相互打氣支援
隨時注意孩子的行為舉止
態度堅定
語氣和緩

◆結語

★我們所談的「青少年」,其實不是別人,而就是我們。如果說,這種談法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能有點啟發的話,大概也就在於:建構他者,永不若建構自身來得真實。------宋文里(2000)

★鼓勵個體性而非個人主義。

★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建議書目

1.Abbott, P. and Wallace, C.原著(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特別是第三章:女孩及年輕女人。)
2.Bruner,J.原著(2001)教育的文化。台北:遠流。 3.Clark, R.原著(2004)優秀是教出來的。台北:雅言。
3.MaLaren, P.原著(2003)校園生活---批判教育學導論。台北:巨流。(特別是第二篇到第四篇。)
4.宋文里(2000)再現青少年。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青少年人格建構》學術研討會論文。
5.黃武雄(2004)童年與解放衍本。台北:左岸。

2005/03/14

2005.03.14 板橋社大「不只是個人:疾病與保健的新想像」-我們的公共衛生系列課程

課程理念:

俗諺說:「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美滿的人生。」所以如何保養身體、營造健康生活,就成了現代人必須學習的一大課題。但是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健康不單單是個人的責任,更是整體社會的責任。這學期的課程我們將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出發,重新理解疾病與保健如何與個人、社區、社會相互影響。

本學期課程首先介紹面對慢性病與傳染病的因應之道,並進一步分析這些疾病的社會因素;接著介紹職業病與健康檢查;最後我們將焦點放在台灣的公衛體系,包括基層公衛機構、全民健保制度、醫療體系中的醫病關係。本課程冀望能在十二週的課程之後,讓學員理解疾病與保健不只是個人的責任,激起「公共衛生在地行動」的熱忱。

上課時間地點:每週一晚上19:00~21:30(中華電信校區)。

講師:王真敏、陳麗枝、陳貞琇、黃淑美、黃國祥

課程大綱
(1)03/14 課程導論
(2)03/21 我的健康我決定:談肥胖與減肥塑身風潮(3)03/28 傳染病攻防
(4)04/04 壓力調適與自殺防治
(5)04/11 認識職業病
(6)04/18 健康檢查知多少
(7)04/25 認識我們的公共衛生體系
(8)05/02 期中參訪
(9)05/09 認識慢性病與癌症
(10)05/16 全民健保停看聽(部分負擔、總額支付制度等)
(11)05/23 醫病關係再思考(求診行為與遵從醫囑等)
(12)05/30 期末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