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03

Esteban的閱讀筆記【受壓迫者教育學 (第三章)】

「人類的存在就是要去命名,去改變世界。一但被命名後,這個世界就會轉以問題的形式出現於命名者之前,並且要求命名者再一次給予新的命名。」


一、對話

1.對話的本質:字詞(words)。「沒有一個字詞不同時是一種實踐。」

2.對話的面向:反省與行動。「說出真實的字詞就是改造這個世界。」

3.命名(name):「人類的存在就是要去命名,去改變世界。一但被命名後,這個世界就會轉以問題的形式出現於命名者之前,並且要求命名者再一次給予新的命名。」

4.人類的身分不是在字詞、勞動、行動-反省中確立起來。

5.說出真實的字詞是每個人的權利。

6.什麼是對話?「人與人之間的邂逅(encounter),以世界中介,目的是為世界命名。」

7.對話的基礎:(1)對於世界及民眾真摯的愛。(2)謙卑。(3)對人性的信心。(4)進行批判性思考。(英文版 p.89-p.92)

二、身為學生的教師應該從事的使命

1.教育不是由A for B,也不是A about B,而是A with B。

2.行動的對象是世界,而非群眾。

3.對話要了解民眾的客觀情境與覺察。

4.以現在的情境、民眾的渴望作為組織的出發點。

5.必須了解形塑民眾的結構。

6.教育計畫的內容:「課題論域」(由「衍生課題」組成)。

三、人與動物

1.動物:「在己存有」(beings in themselves)。

2.人:不僅是「過活」(live),而是「存在」(exist);人類的存在正是具有歷史性的,他們「存在」於世界中,也不斷地重新創造與改變這個世界。

3.只有人類才是實踐的存有。創造是指屬於人類,不屬於動物。

四、人、世界與歷史

1.對於每個時代來說,許多觀念、價值、概念、希望甚至包括阻止人性發展的障礙的具體再現,都構成了那個時代的課題。

2.歷史性的課題不是孤立的、獨立的、彼此之間無關係的或是靜止的,它們總是與其對立者之間形成辨證性的互動。這些課題也只能在人與世界的關係中發現。在一個時代中。

3.不同課題間的複雜互動即構成了「課題論域」(thematic universe)。

4.「生成課題」:用同心圓的方式來定位,從一般性到個殊性的;從廣義的時代單元包括一些多樣化的單元與次及單元-全洲性的、區域性的、全國性的等等-其包含的課題則具有普遍的特性。

五、探究的步驟

1.開會、訪問、觀察
(1)找相當數量的人進行非正式的會議。
(2)如果彼此間沒有相互的理解與信賴,探究不可能成功。
(3)探究者要設身處地觀察,以一種理解的態度來看。

2.符碼化
(1)符碼化的文件包括大綱或照片是解碼者在其批判性分析中所用的媒介織物。
(2)符碼化必須現身為探究對象個人熟識的情境,這樣探究對象才能很快的識得這些情境。

3.解碼
(1)探究者返回現場,在「課題探究循環」中進行解碼的對話。其討論可以錄音,為後續分析用。
(2)除了探究者以外,另外有兩種其他的專家-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參加這類會議。
(3)解碼的過程中,協調者必須不僅聆聽個人的話語,還必須挑戰他們,提出與其存在情境及其本身回答的有關問題。

4.確認與分析課題
(1)聆聽錄音,研讀由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記的筆記。
(2)探究者列出在會期中所確認的課題。
(3)課題劃分完成後,每個專家提供該科際團隊一個計畫,用以作為其課題終止時分析之用。
(4)資料呈現在文化圈中,可以先有一段介紹專家的引言,包括他寫過什麼,作過什麼,以及他現在正做些什麼;同時,他的照片也可以投射在螢光幕上。例如專家是一位大學教授,引言可以包括一段參與者對大學看法的討論以及他們對於大學有什麼期望。
(5)經過討論後就形成了課題,作為教育的內容。

書籍資料:P. Freire原著、方永泉譯(2004/1970)受壓迫者教育學。臺北:巨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