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5

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心得(1)

寫在前面:Esteban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授課(2011/12/16),對象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講題為「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的學員們都撰寫了自己的課程心得,Esteban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文字,很高興自己分享的旅行經驗可以帶給這些年輕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動。Esteban把這些幹部的心得放上來,與每個好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意義。



蘇立雯 長庚大學中醫系三年級

這次黃國祥學長的演講,讓暑假才剛從歐洲自助旅行回來的我產生很大的共鳴。雖然一邊東南亞、一邊歐洲,二者所擁有的土地風光與人文風情皆截然不同,但我相信在旅行中偶然獲得的衝擊或旅行後仍不斷湧起的感動必定是相同的。因此感覺整堂課過得特別快,更打開我對東南亞世界的好奇心!

首先我最佩服學長的地方在於其對於台灣新移民這塊投入的心血,隨著近年越來越多新移民女性的嫁入和新移民家庭的形成,就國家未來的發展來看,的確有必要認真的去關注和看待。對新移民而言,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加上語言上的困難,一定很辛苦且寂寞,而此時如果有一個團體非但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空間,同時還扮演了為新移民間建立聯繫的媒介,絕對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就如學長而言,過程中必定碰過不少瓶頸,也難免碰到少數的種族偏見,但在看到新移民女性的成長和滿足笑容時便也值得了!

另外學長在東南亞自助旅行的經驗則是另一塊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在一般人眼中的確想不透,既然同樣要旅行何不去選擇歐洲、美洲這樣既風景美、天氣佳,或說方便文明、比較安全的地方,反倒選擇這樣一個好像很亂又危險,且走一走可能就被擄走的國度。但在聽著學長旅途的體會和際遇時,便不難了解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魅力,東南亞帶給人們得是別處不及的古老、質樸,也是難以言喻的純粹、神祕。美的定義很廣,感動的原因也很多,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罷了!就像學長送我們的話:「jai yen yen」當我們放寬心,會發現自已的視野也變了,很多時候我們總習慣把事情定型,人物刻板,可是只要心寬,你會訝異的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難,那個人也沒有這麼難搞。而在我看來,旅行正是能讓你放寬心的機會,在旅行中所得到的無論衝擊或驚喜,都會使你學會去寬心!大不了發現了別人的包不適合你時,換一個就好了!


周逸瑄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三年級

這禮拜是一堂要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的課,課堂上沒有講太多的過去的講師個人經歷,講的是旅途上發生的事情,並且撥放一張張的照片給我們看。黃老師去的都是東南亞國家,因為地理位置近及物價便宜關係,身邊朋友每逢長假都必定要去泰國、峇里島度假,通常去五天,回來就是買了大包小包的伴手禮,卻不曾聽過像黃老師說的這些話、撥放的這些照片。其實印象最深刻就是第一張老師和小男孩在雨棚下的合照,那是一種跨越種族、國界藩籬的畫面,讓人相當的感動。

其實我暑假去日本玩的時候,我也常常詴著用爛到貼牆壁的日文加英文跟當地民眾溝通,或許是因為台灣人的關係,幾乎大部分人都對我們蠻親切的,問路、殺價、找商品都不成問題,也在當地的跳蚤市場交了幾個年紀與我相仿的日本朋友,聊了一點點日本震災後當地的事情,和他們眼中的日本和台灣。日本人跟台灣人真的差很多是我最大的感想,台灣人一旦將對方當成朋友就會勾肩搭背拍來拍去,而日本人卻是會從細節觀察,去關心你的生活,不太破壞之間的距離。

記得讀五專的時候,班上有個僑生,我跟他都愛抽菸,都坐最後一排,上課都在睡覺,於是變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剛來台灣的時候跟我說,台灣人走路好快喔,我說那是因為台匇人生活很緊湊啊!他說在他的家鄉每天都悠悠晃晃,陪陪爸媽,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來台灣之後很想回家,但是卻因為機票很貴而回不了家,很想爸爸媽媽。聽到這番話不禁想起長住家裡二十年的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專四的時候,他說他要回泰國一陣子去處理當兵的事情,卻過兩禮拜就回來了,我還以為我大概要一兩年見不到他了,他卻說他用兩萬元買了兩年的兵役。想想真是有趣的往事,而且他樂天開朗的性格確實也讓我們難以忘懷。


洪孟秋 政治大學心理系系三年級

今天的講座是由黃國祥學長與我們分享他過去跨文化的經驗,不論是旅行或是教導新移民中文,我們其實都背著自己的文化背包,並戴著不同款式、顏色的眼鏡看待這世界。

首先學長告訴我們他在新移民中文教學的概況,並說明其實整個教學和帶領的過程中就是我們目前所學的能力。不管是他在帶領年紀皆比他還長的團隊成員所需具備的溝通能力、規劃整堂課程的流暢度、撰寫企劃申請政府或公家機關補助等,都是很實際也是我們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讓我了解到這些能力的培養並非只單純侷限於特定領域。

接下來學長分享我們課前作業的統計結果,包括留學最想去的國家及最想學的第二外語,不出大家所料,美國比第二名多了一倍的數量榮登最想留學國家的第一名,而最想學的第二外語則是西班牙語,不論是留學國家或第二外語,幾乎都以我們所謂的先進歐美國家為主,或許是因為大家皆考量未來發展性的問題,因此像亞洲、非洲等等便不受重視。老師或許就是想挑戰這種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價值觀,而和新移民相處的過程中也讓他更想接觸及了解對方的文化,因此他玩遍東南亞,並親身體驗當地文化。

接著老師透過一些有趣的東南亞常識小測驗,包括沒有潑水節的東南亞國家是印尼、目前仍存在王室的有泰國和柬埔寨等,也因為這個小遊戲讓我發現自己對於台灣周邊的這些國家完全不了解,反而對他們有一些誤解,但幸運的是我寒假將到東南亞旅行一個月,或許在接觸當地人及其文化後,我的文化背包將會變得有所不同,就如同老師所說的「你還是你,但你身上的背包不一樣了。」期許自己能在經過這樣一段特別的旅行後,拋下原先自己不夠寬廣的價值觀,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洪恬儀 實踐大學國貿系三年級

老師以泰文開起了本周這堂課的序幕,整段只聽懂了一個詞,很像「台灣」的泰文發音,或許是在說「他是台灣人」抑或是「來自台灣」之類的,我想老師應該是在問候我們和自我介紹吧!聽不懂泰文的我們,還以為是要跟念,大家也就像小孩子般啞啞學語地跟著老師念起來,就這樣相互問候了一翻,那情境真是有趣極了!

有機會出國讀書,想去哪個國家?有機會多學一種語言,想學哪種語言?老師把課前作業的這兩個題目做了統計,大家普遍都偏向歐美的國家、語言,接下來的亞洲地區不外乎是中國、日本,這些現象多多少少反映了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歷史造就現代樣貌後,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或許是因為它的進步文明而望西?亦或是因為它的流行時尚而望北?它的貧窮落後而望向東南亞?老師以「望向何方」向我們闡述了這樣的現象與結果,引領我們去發現「文化背包」對我們的意涵、影響和束縛。

接著,老師也向我們分享了他去泰國、寮國等東南亞國家旅行的經驗、感受和領悟,親臨體驗他們的文化、建築與美食,接觸當地的人,說著他們的語言,一頁頁的投影片、一張張的照片似乎也替老師說明了旅行帶給他那種說不出的感動,旅行為老師的文化背包添增了許多的新元素,很喜歡這麼一句話:「試著了解自己的文化背包,逐一檢視背包裡的文化價值,看看哪些部分該拋棄、缺少哪些部份,在旅途中重新整理文化背包,最後帶著嶄新的文化背包返家!」有機會也一定要去旅行,接受旅行將給我的一翻洗禮,增加自己文化背包的豐富度以及去蕪存菁。

很多時候或許是因為社會普遍存在的標準、價值觀,而很難不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和他人對你的期待,彷彿無形中被束縛在一個別人給你的框架下,做一些事都莫名備感壓力,然而就像老師說的:「不要拿別人的包包來壓死自己,那是別人對你的期待,有的時候並不是你所想要的」,是呀!那是別人的包包,不適合就換一款,沒什麼大不了,不然到最後只是把自己累壞了甚至對自己嚮往的熱情消磨殆盡吧!在老師分享的過程中,不難感受出老師藉由旅行所領悟到的「心寬」,這也是老師最後送給大家的兩個字,雖然僅僅是簡單的兩個字,但要真做到對目前的我來說還是有點困難,我要向老師看齊去突破和克服!

非常喜歡老師的分享,好像跟著老師一起旅行了一趟,有所感觸與收穫,謝謝老師!


許嘉容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三年級

課前就相當期待這堂課,今年暑假參與伊甸基金會的國際志工至尼泊爾服務,入住當地人的家,體驗觀光旅遊所感受不到的生活方式,甚至與當地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分別時離情依依,當下,我就許下希望可以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體驗生活,而不是觀光客。

老師分享了許多到東南亞旅行的經驗,如何從觀光客的角度變身成為當地人,在遮雨棚與當地小孩聊起天後,看到外國人,會萌生起錢來了的想法,相當有趣。文化背包是我一次聽到的名詞,指的是在不同文化成長下所造就出來的隱形的背包,它會影響你看待事情的角度、面對事情的處理方法等,老師說了一句很讓我感動的話,是「沒有人失敗,是別人的背包不適合你」,我知道這是很棒的理念,卻很難實現,曾經期許自己要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不隨便評斷他人,可是好難,至今仍無法克服,但藉由旅行,把心放寬,必定會有所助益的,想去旅行,想體驗當地的生活,可以感受到老師對生活的熱情與強大的執行力,都是我可以學習的地方。

除此之外,聽到老師分享許多感動的時刻,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有時候感動是說不出來的,是只有當下處在那樣的環境的人,才可以感受的到,激勵了我自己去體驗的動機。希望以後可以聽老師分享,經過這麼多的旅遊,老師對於人生是否有更多的體悟,或者是老師與新移民的互動也相當令人好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