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Esteban受邀至中華知識生產力協會授課(2011/12/16),對象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第十三屆知識青年幹部,講題為「跨國越界、反思實踐:帶著文化背包去旅行」。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的學員們都撰寫了自己的課程心得,Esteban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文字,很高興自己分享的旅行經驗可以帶給這些年輕人不同的想法和感動。Esteban把這些幹部的心得放上來,與每個好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意義。
廖妍瑜 政治大學政治系三年級
今天學長分享了一系列有關東南亞旅遊的經歷,看著學長PPT中播放的照片,耳裡聽著學長那一段又一段奇遇故事,那一刻,我彷彿就像徜徉在東南亞諸國之中,當地的人文氣息、食物、天氣甚至一切都親身體驗過了一樣!
一開始,學長神祕兮兮的講著流利的泰語,把大家唬得一愣一愣的,「菜」、「賣菜」表達的「對」與「不對」,以前的我從未想過要學習泰文,但今天透過學長簡短的泰語教學後,我突然對泰語產生了一點興趣呢!其實語言學習的選擇並不一定是要跟隨國際趨勢,今天學長公佈了大家課前作業中選擇學習第二外語的統計結果,我很訝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不同的語言,這些都是以前的我從來都沒去細數過的,如果學會了這些語言,就能更深入了解這些國家,也不會只是如同一般大眾追求那些著名的景點一樣,而是能為自己量身打造最適合自己的一趟旅行了,足跡幾乎踏遍東南亞各國的學長,儘管只會說泰語,到了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語言也不是什麼太大的障礙,反而經常被誤以為是泰國人,他懂得入境隨俗,以泰國人的心境去看待泰國的一切人事物,不事先預設排外的心態,旅程自然是開心又有收穫。
我很喜歡學長分享的那些旅程中預料之外的小插曲,參觀石灰岩地形後心境上的轉變、賣泰國小點心的熱心大嬸教導學長如何乘坐當地交通工具、父子檔公筷事件,還有阿東為了生活努力學習各國語言,這一些奇遇給了這幾趟旅程更多記憶點,而且是只屬於你一個人的旅程回憶,當別人問起你的遊記,你不再只是分享大家都去過的熱門景點,而是能更深刻的用一字一句道盡每個景點背後持續留在你腦海中的那些人及故事。
老實說,我對於東南亞國家也懷抱著刻板印象,總覺得東南亞國家相對落後,擔心自己腸胃無法適應當地食物,又害怕當地治安不佳,除此之外語言不通也令我對於東南亞國家更卻步,但就像學長說的,這些擔心、害怕有時候真的只是自己嚇自己,如果你在還沒親眼見到這些國家之前,就恣意對這些國家與負面字眼畫上等號,便會失去揭開他們神秘面紗的機會,因為事實上,這些國家都遠比你想像中還要進步,到頭來你只會像隻井底之蛙一般的無知卻還自以為自己很了解。未來,我也想去更多國家,不同於以往拍拍照、當觀光客的角度,我想試著拋下心中台灣人的影子,試著融入當地的一切,使我的旅行更具價值。
賴尚青 台北大學進修部金融與合作經營系四年級
旅行,是一個比較短暫的人生,出生,從你踏出第一步的那一刻,便開始了你這段第二人生,去年,我也一個人去旅行,也享受過了我的第二人生,我想那是種對已有的生活的一種反省與省思的過程,讓自己可以省思自已的人生,讓自已可以反省自己的路程。從老師的語言來說,我在這樣的過程中,是讓自己成長,因為我在過程中,一直把舊的東西從我的文化背包拿出來,也把新的東西放進去,我以前以為的第二人生是趟旅程,聽完老師的想法,我才明瞭,原來我的第二人生,是從旅程結束後開始,因為我背的文化背包,是新的。
今天課程的另一個重點,就在文化背包,而文化背包是什麼,就是我們原始生活所在的環境所接受到的期待,不管來自父母還是社會,是我們原始生活所在的環境中,我們以我們為出發點所想的任何事情,而這東西,老師說有好有壞,當你在一個不是你的生存環境時,你原本文化背包內的東西還能不能適用,將會影響你是不是能夠好好享受在那的生活,還有一個能力,我想這是我能從老師那裡學習的,就是接受與包容,不屬於我們的文化習俗,並且,懂得去欣賞與尊重他們的文化習俗。
今天課程上到尾聲時,我想起金庸小說裡的一句話,沒有真正的正義或邪惡,而我們所看到的正派與反派,都是比較出來的,就跟老師說的一樣,沒有絕對的,都是比較出來的。那我們又有什麼了不起呢?只是比別人好一點,還有人比我們好呢。
陳芃蒨 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三年級
又是一堂豐富有趣的課程,國祥學長以一大串的泰文做為開場,使我處在一種茫然的狀態。
帶著文化背包旅行,在旅行中重新整理,看著投影在螢幕上的旅行照片,配上學長的解說,仿若身歷其境。在開始,學長以我們想留學的國家,想學的語言為開場,確實,眾多達案中只有兩個與該地區相關(泰語和梵語),而我心中的東南亞印象大至還停留在教科書中的印象,和普吉島、峇里島...這些度假勝地。有時候,看著新台灣移民,也會有著一些刻板印象,還記得在我國小四年級時,當時與家人一起前往新加坡旅遊,旅行社也安排了一日的印尼行程,在當地,也不知導遊事在嚇唬我們還是真有其事,他交代我們進入房間一定要檢查是否有巫毒娃娃,也讓我們有了「先進」、「落後」這兩者之間的比較。
當我看到大佛寺廟的照片時,不免也到抽了一口氣,在東南亞這樣的寺廟真是不少,人們虔敬的心也讓我肅然起敬,學長也說到:他們是非常有教養的,在寺廟外就會規矩的把鞋子脫掉,懷抱虔誠的心行走,那台灣人呢?當我們面對類似的場面,我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想想,有些時候,我們卻是那麼的不守規矩。
平常,我們都知道要以同理心對待他人,孔子也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實踐這些道理的,又有多少人,「心境」的轉換、並非容易的,除非我們真的放下自己腦中所裝的、身上所束縛的文化背包,才有可能融入他們,只有親身參與,才能理解他人的處境與心態。Jai yen yen(心寬),在這繁忙的生活中,也唯有把心放寬,才能把煩惱拋出,放入喜悅。
雖然,學長在Q and A中回答道,我們只是被照片所蒙騙,泰國人也是會抱怨會不滿,指是那是一個不被揭露的面向,但是我仍然覺得樂天的態度,和富有幽默的言語,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台灣不要再當一個「悲情城市」,我們應該有所改變。
黃聖揚 台灣大學經濟系三年級
本週的課程就在老師的泰語如珠之下展開了,一開始一頭霧水的我們越發覺得有趣,也發現語言不通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只剩下表情、肢體動作以及語調。而神奇的是,在沒一句話聽得懂得當下,我卻能夠感受到老師笑容所帶來的溫暖,也為這堂與眾不同的文化旅程體驗揭開了序幕。
東南亞國家對我來說是個相對陌生的區域,我僅僅去過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對於當地的文化和風俗民情所知甚少。黃老師所熟悉的泰國更是陌生,我只因為技擊武術認識泰拳動作技法以及比賽民情,頂多加上最近水災的新聞,尚未實地造訪的土地讓我十分的好奇。而老師分享他在泰國、寮國、越南等地旅遊的經驗讓我聽得津津有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開嘟嘟車的司機,為了載客而在晚上下班後學習多國語言,刻苦耐勞且勤奮的人民不就是我們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民族特質嗎?我想這一塊是我需要給自己督促且努力的。
而台灣社會新移民的議題也是我相當敬佩老師的部分。在社區大學培育新移民華語教學師資想必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老師說的一句話我非常的喜歡,「你是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就算與專業的華語老師在教法上有所不同,但是我相信你有能力用自己的方法教外籍配偶講中文。」藉由鼓勵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投入這塊志工服務的領域,看到一張張孩子們與爸爸媽媽笑開懷的照片,我想所有的志工除了得到教學上的成就感外,也都交了一群新朋友,多了解了不一樣的人生,多元文化的交流想必開拓了大家的視野,也讓本省居民與新移民有了友誼當作橋樑,更能彼此互相了解體諒吧!
老師說,理解自我的文化背包,檢視自我價值,帶著自己的文化背包去旅行,看看別人的文化特質,截長補短,同時整理自己的文化背包,找到新的元素保留舊有的良好,最後背著嶄新的背包回家,從此你的價值觀就有了成長。經過這堂課的洗禮,我可能也會為了零元機票而撐著眼皮苦苦守候,往東南亞國家出發,看看不一樣的生活態度。歐美強勢殖民文化看多了,也該看看我們的好鄰居,不但敦親睦鄰還能互相學習,我想這就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收穫了!
汪至駸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三年級
這次的課程請到了黃國祥學長,學長一進來就不斷地和我們嬉鬧然後講了一連串我們聽不懂的泰文,雖然我們很認真想要好好揣摩學長正在表達的是什麼,可惜不懂的仍舊不懂,正當我想著:「完蛋了這堂課該不會要這樣持續下去吧!」的時候,學長突然開始講中文:「好啦不玩了,挖洗雕剛欸啦(台語)」開場著實令人印象深刻阿!
學長向我們分享了很多以前在東南亞諸國當背包客的經歷,從自己實際抵達當地,和當地人一起生活、一起交換想法,才漸漸發現如果一直待在相同文化圈裡,只會不斷地接觸到相似想法和思維的人們,因而無法跳脫框架獨立思考,離開這種所謂的「思想上的」舒適圈是個很好的辦法和經驗令自己能有機會和不曾做過甚至想過的事物邂逅並好好沉澱下來與過去的自己進行對話,這時才會發現在我們身上存在著許多由各種有形和無形的事物組成的文化背包,在離鄉背井的這段時光正是好好整理自己文化背包的好時機。
以我自己而言,我相當能體會這樣的心情,自己也在今年的寒假前往印度一個半月進行了一趟志工之旅,經過這堂課又令我想起很多那時的體悟:「一個半月的志工之旅結束了,各種體驗與感動是文字無法深刻表達的,但事實證明當初的決定很值得,不僅增添了一次獨特經驗,也讓我回台灣後更加珍惜當下擁有的,瞭解到自己能夠走到現在,不管狀況是好是壞,都受到了太多太多人的幫助,已經很難分清並一一道謝和回饋,因此我勉勵著自己,需時常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並且只要自己有能力,千萬別吝於伸出雙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畢竟彼此互助和同心協力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與成果吧!」生在一個國際化的時代,我們都應該多出國去看看,當眼界越寬廣時,我們才會越了解到許多人類應該完成的義務,還有生而為人這件事情本身有多麼的珍貴,這也是學長想傳達給我們的重點之一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